環境韌性與永續研究組 - 最新研究成果

探索珊瑚礁的益處:基於SEEA的系統性回顧

摘要 珊瑚礁是地球上具有生物多樣性與價值的生態系統之一,為人類社會提供漁業、海岸保護及生物多樣性等諸多益處。為有效管理和保護珊瑚礁,理解其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具重要性。環境經濟核算系統(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ccou...

瞭解更多
當森林屏息: 乾旱加劇是否會危害森林碳匯?

由中央研究院、國立中興大學與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所組成的研究團隊進行了「當森林屏息: 乾旱加劇是否會危害森林碳匯? (When Forests Hold Their Breath: Will Increasing Drought Further Disrupt Carbon Sequestration?)」的研究,成果刊登...

瞭解更多
在城市環境中確保水、糧食和能源貢獻的自然為本解決方案

摘要 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能夠減少負面影響並確保生態系統服務的安全。然而,NBS在提供效益的潛力尚未被評估。水、糧食和能源對人類福祉至關重要。本研究強調NBS在水、糧食和能源方面的重要性...

瞭解更多
糧食-能源-水鏈結治理原則

摘要 糧食-能源-水資源鏈結是一個相對新興的領域,旨在實現能源與資源的整合治理。由於其具有同時實現永續自然資源治理目標的潛力,該領域在過去十年中受到廣泛關注,以實現三贏的局面。大部分關注集中在透過跨學科方法解決與鏈結要素相關的跨...

瞭解更多
雨水下水道是微塑膠從陸地進入城市河流的重要路徑

微塑膠廣泛存在,影響所有環境,包括河流。近年來,有關河流中微塑膠的研究數量大幅增加。然而,關於微塑膠的來源、遷移途徑及土地利用模式所扮演的角色,仍存在許多未解之謎。 本研究探討了微塑膠豐度與人為因素(如人口密度、都市化程度、土地利用...

瞭解更多
運用新型低成本感測器同時評估住家室內、外與個人之PM2.5與PM1暴露及其暴露源之研究

過去因為感測器成本或大小重量等限制,較少有研究同時針對住家室內、外與個人的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PM)暴露進行監測,特別是針對亞洲家戶中可能產生的各種PM污染源。本研究利用新型低成本PM2.5感測器(AS-LUNG),同時監測住家室內、外與...

瞭解更多
研究等級低成本感測器迴歸校正式的多選式實驗室比對方法

本研究主要精進低成本懸浮微粒感測器的數據準確性,以不同懸浮微粒來源與不同比對環境的實驗室比對方法獲得感測器與研究等級儀器(EDM-180)的校正方程式。低成本感測器所量測的數據依據迴歸修正方程式將讀值轉換為研究等級儀器相當的數據,藉...

瞭解更多
可評估PM2.5時空變化及量化排放源貢獻量之多功能低成本感測器

本研究旨在評估新研發的多功能低成本感測器“AS-LUNG-O",此裝置曾在實驗室內及室外環境條件下與研究級儀器“GRIMM"進行對比,隨後用於亞洲社區街道上觀測PM2.5的時空變化,所測得數據呈現了當地居民的暴露濃度(即民眾鼻子前的空氣污染...

瞭解更多
運用新型低成本感測器評估人體心跳變異 與PM2.5暴露源相關性之研究

本研究運用可攜帶式的新型低成本PM2.5感測器(AS-LUNG-P)與通過醫療級認證的「心跳變異生理感測器(Rooti RX)」評估PM2.5對人體心跳變異度(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變化之影響,並分析PM2.5的重要暴露源。這兩種小型、輕便且不造成受測...

瞭解更多

研究人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