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韌性與永續研究組
運用新型低成本感測器同時評估住家室內、外與個人之PM2.5與PM1暴露及其暴露源之研究過去因為感測器成本或大小重量等限制,較少有研究同時針對住家室內、外與個人的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PM)暴露進行監測,特別是針對亞洲家戶中可能產生的各種PM污染源。本研究利用新型低成本PM2.5感測器(AS-LUNG),同時監測住家室內、外與...
學術演講
Revisit the Parcel Method and CAPE商文義 教授
美國印第安納州 普渡大學 名譽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 首席教授
2022.06.29 (三)
14:00 - 16:00
2034會議室
環變消息
2050淨零碳排》 本院與台灣中油簽署MOU共推綠能產業發展 首先探勘宜蘭地熱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及台灣中油李順欽董事長6/17在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大樓共同簽署MOU。
2022.06.18
學術演講
雷暴:頂上物理和動力及其全球衝擊(錄影)王寳貫 博士
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客座特聘講座 /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通信研究員 / 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研究講座
2022.06.22 (三)
14:00 - 16:00
環變大樓一樓潤學廳
氣候科學、大氣物理化學、水圈科學研究計畫、環境韌性與永續
環境韌性與永續研究組
運用新型低成本感測器同時評估住家室內、外與個人之PM2.5與PM1暴露及其暴露源之研究過去因為感測器成本或大小重量等限制,較少有研究同時針對住家室內、外與個人的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PM)暴露進行監測,特別是針對亞洲家戶中可能產生的各種PM污染源。本研究利用新型低成本PM2.5感測器(AS-LUNG),同時監測住家室內、外與...
地球科學家的基礎訓練是用今天的現象去解釋過去的記錄,不過他們更相信過去的記錄是人類可以預知未來的工具,近年來鐘乳石被廣泛地被應用於古氣候研究,其重要性可相比於兩極的冰芯,因為它有三項優點:可被精準的定年、時間跨距長且連續、時間解析...
若是想要了解台灣過去的地表覆蓋變化與氣候變化的關聯,該怎麼進行呢? 首先需要蒐集足夠長時間的參考資訊,例如:歷史文獻的記載、人文/地理圖籍以及近期的衛星影像來重建歷史的地表覆蓋資訊。本研究嘗試蒐集上述資料來產製台灣過去一百多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