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IA SINICA
中文
English
選單
關於環變
中心介紹
中心簡介
主任的話
中心組織
學諮委員會
業務推動委員會
人員介紹
專任研究人員
研究技術人員
合聘、兼任及通信研究人員
國科會研究學者
博士後研究員
行政人員
研究助理及技術人員
研究生
退休人員
環變之友
教育/訪問/其他管理
活動剪影
國際研究生學程
暑期研習計劃
暑期研習計劃成果
學者短期訪問
院區開放
院內資源
內部網站
中心位置
我們的研究
專題中心
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
空氣品質專題中心
海洋能專題中心
環境韌性與永續研究組
研究計畫
國際合作
院內計畫
院外計畫
研究設施
核心設施
大型儀器
研究測站
新聞與公告
首頁
專題中心
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
推廣教育/活動
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 - 推廣教育/活動
科普演講/訪問
「氣候緊急年代挑戰與契機」!( (講者:許晃雄博士, 中研院物理所, 2024/09/03)
極端天氣變多,是氣候變遷的鍋?”(講者:陳毅軒博士, 中研院院區開放, 2023/10/12)
氣候緊急年代的挑戰與契機(講者:許晃雄博士, 台大科學發展中心, 2022/09/27)
台灣半世紀最慘旱災 救命水資源大戰 (講者:許晃雄博士, 老謝看世界, 2021/05/01)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講者:許晃雄博士,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21/04/15)
缺水危機 台灣的用水難題 (講者:許晃雄博士, 財經起床號, 2021/03/29)
當全球暖化碰上新冠疫情 (講者:許晃雄博士, 中研院院區開放, 202010/31)
科學史沙龍全球暖化的理與盲 (講者:許晃雄博士, 台大科學發展中心, 2019/4/10)
快速連結
科普演講/訪問
科普文章
專家意見/評論
論壇/研討會/教育訓練
科普文章
專書
聖誕老公變瘦了
氣候變遷的理與盲:知易行難的多重跨界議題 (《界定跨科際》Framing Trans-disciplinarity: Bridging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第八章,219-257頁,教育部發行)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
全球環境變遷導論
文章
氣候變遷並不遙遠,「行動」才能環境永續 (2022/10/13)
什麼是「地球模擬器」? 是新上市的電玩嗎?(2022/09/02)
氣候緊急年代的挑戰與契機 - 與氣候共舞,人類、台灣新契機 (2022/08/26)
氣候變遷, COP26, 與台灣的挑戰 (2021/11/08)
乾旱極可能更加頻繁!台灣不容樂觀的水資源困境 (2021/10/26)
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2021報告,揭露氣候危機!(2021/10/18)
永續未來: 氣候危機, 再拖來不及 (2021/09)
那段好久沒有下雨的日子-從乾旱看台灣氣候 (2021/07/01)
過了這次乾還有下次!臺灣不容樂觀的水資源困境 (2021/06/26)
乾旱限水、一雨就淹會變日常嗎?中研院如何用地球250年大數據,模擬台灣氣候樣貌?(2021/06)
零排放沒退路 氣候變遷治理 (2021/04/28)
下雨就忘了水荒!許晃雄揭台灣水資源5大危機 堵漏靠這招 (2021/04/07)
19年前台北曾限水54天 許晃雄估:未來20年北部是缺水熱點 (2021/04/07)
降雨創52年新低,限水恐成新常態,但台灣為什麼缺水?(2021/02/24)
全球暖化 台灣颱風及降雨更少乾旱更嚴重(2020/12/22)
我們的島:當春雨、颱風都減少的旱時代來到|台灣水資源的挑戰 (2020/12/18)
21世紀末侵台颱風減少44%到54% (2020/11/10)
全球暖化影響台灣 未來可能少四成颱風 (2020/11/09)
從近身咫尺的氣候變遷到能源新契機 (2020/07)
從全球到鄉鎮的氣候變遷推估 (2020/02)
專家意見/評論
IPCC AR6第一工作小組報告揭露的氣候危機
「二氧化碳排放量與負排放對氣候與碳循環影響」專家意見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年度氣候更新」專家意見
2020年沒有颱風登陸臺灣的原因與影響專家意見
「氣候模型低估大氣灰塵濃度」專家意見
IPCC全球升溫1.5度C特別報告
IPCC氣候變遷與土地特別報告
WWhat?空污元凶竟然可以減緩全球暖化──輻射累積效應新算法的相關討論
《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2018年報 Taiwan drought study》
論壇/研討會/教育訓練
氣候論壇
自2018始於每年8月舉行
連結
台灣地球系統模式研習會
2023/08/24-2023/08/25
回到列表
研究人員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