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IA SINICA
中文
English
選單
關於環變
中心介紹
中心歷史
主任的話
中心組織
學諮委員會
業務推動委員會
人員介紹
專任研究人員
研究技術人員
合聘、兼任及通信研究人員
國科會研究學者
博士後研究員
行政人員
研究助理及技術人員
研究生
退休人員
環變之友
教育/訪問/其他管理
活動剪影
國際研究生學程
暑期研習計劃
暑期研習計劃成果
學者短期訪問
院區開放
內部網站
中心位置
我們的研究
專題中心
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
空氣品質專題中心
海洋能專題中心
環境韌性與永續研究組
研究計畫
國際合作
院內計畫
院外計畫
研究設施
核心設施
大型儀器
研究測站
新聞與公告
首頁
專題中心
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
推廣教育/活動
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 - 推廣教育/活動
永續賦活 - 態度 - 脫胎換骨的機會 特聘研究員/教授 許晃雄
當全球暖化碰上新冠疫情 (2020.10.31中研院開放日演講)
2019.03.26科學史沙龍全球暖化的理與盲 (00:40:30-1:23:35)
氣候變遷對台灣天然災害的衝擊
氣候變遷科學最新資訊-臺大風險中心「>1.5℃下的系統轉型」研習營
氣象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快速連結
科普演講
科普文章
專家意見/評論
論壇/研討會
教育訓練
科普文章
永續未來: 氣候危機, 再拖來不及(2021/09)
過了這次乾旱還有下次!臺灣不容樂觀的水資源困境──專訪許晃雄(2021/06)
乾旱限水、一雨就淹會變日常嗎?中研院如何用地球250年大數據,模擬台灣氣候樣貌?(2021/06)
聖誕老公變瘦了
(2020/12)
從近身咫尺的氣候變遷到能源新契機(2020/07)
從全球到鄉鎮的氣候變遷推估(2020/02)
臺灣氣候模擬系統探索氣候的前世今生與來世(2018/05)
台灣應積極面對進擊的全球暖化(2019/09)
進擊的全球暖化,人類(台灣)的新契機(2019/08)
造林選錯樹反致增溫(2016/02)
建立台灣氣候變遷模擬能力與能量-氣候變遷研究聯盟(2015/03)
認識全球變遷下的水資源危機(2013/07)
淺談氣候變遷的科學(科學月刊 /第29卷/第12期/2001/12)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
全球環境變遷導論
氣候變遷的理與盲:知易行難的多重跨界議題 (《界定跨科際》Framing Trans-disciplinarity: Bridging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第八章,219-257頁,教育部發行)
經濟與環保 走向大和解 (TaiwanNews財經文化周刊 2007.09.06)
全球暖化是個大騙局? (科學人 2007年9月)
台灣環境變遷課題 台灣反應遲鈍 (TaiwanNews財經文化周刊 2006.08.31)
水的問題 人的問題 (誠品好讀23期 2002年7月)
專家意見/評論
IPCC AR6第一工作小組報告揭露的氣候危機
「二氧化碳排放量與負排放對氣候與碳循環影響」專家意見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年度氣候更新」專家意見
《2020年沒有颱風登陸臺灣的原因與影響》
《氣候模型低估大氣灰塵濃度》
《
IPCC
全球升溫1.5度C特別報告》
《IPCC氣候變遷與土地特別報告》
《 What?空污元凶竟然可以減緩全球暖化─輻射累積效應新算法的相關討論》
《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2018年報 Taiwan drought study》
論壇/研討會
氣候論壇Climate Hotpots In Action (CHIA) Forum
FV3大氣動力模組在天氣與氣候之應用研習會
地球系統模擬研習會
教育訓練
氣候模式教學與訓練工作坊資訊
回到列表
研究人員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