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 - 整合研究計畫

近期整合研究計畫
整合型研究計畫-1: 新世代台灣地球系統模式(TaiESM2)發展與CMIP7參與
國科會整合型研究計畫(2024年8月–2025年7月)
本整合計畫目標為開發第二代台灣地球系統模式 (TaiESM2),持續改進模式物理化學過程,提高模式空間解析度及計算效率,未來將參與第七期耦合模式比對計畫(CMIP7) 與相關國際氣候變遷推估研究活動。本計畫是整合計畫的總計畫,負責整合與協調各子計畫與進行中的夥伴計畫間的研究合作,也負責發展整合性氣膠-雲-對流-降水參數法與海氣交互作用模組,進行模式偏差歸因研究,負責CMIP7多項長期氣候模擬與推估。建置TaiESM氣候模擬診斷模組,進行氣候變異與變遷診斷與歸因研究。
整合型研究計畫-2: 產業氣候變遷風險評估研究
中研院永續科學研究計畫(2021年1月–2025年12月)
研究目標:
本計畫利用氣候變遷高解析度資料與風險評估工具,透過學研單位與實務單位的跨域整合,建構產業氣候變遷風險評估工具與平台,整體成果可作為臺灣企業永續發展以及推動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TCFD) 之科學應用基礎。
研究方向:
  1. 產製氣候實體與轉型風險資訊
  2. 研發氣候實體與轉型風險評估工具
  3. 建置企業適用之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資訊平臺
研究貢獻:
  1. 建置臺灣產業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資訊平臺,內含實體風險(淹水、乾旱、熱危害),轉型風險,及風能和光能相關研究成果,能幫助企業落實氣候風險評估與因應。
  2. 研究成果能供臺灣企業、顧問業、學術單位、政府機關及社會各界參考,健全臺灣氣候服務生態系。
  3. 研究成果對接國內金管會、TCFD及國際財務報導準則 (IFRS) 之規範,裨益企業落實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ESG),提升臺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已完成之整合研究計畫
已完成之整合研究計畫-1: 人為氣候變遷:剖析、能力精進與CMIP6參與
科技部自然司卓越領航計畫(2019年8月1 日–2023年7月31日)
目標:探究與了解未來全球暖化對全球與東亞天氣氣候系統,以及台灣的潛在衝擊。
主要研究方向:
  1. 提升台灣對氣候變異與變遷、極端氣候與高風險天氣的模擬與推估能力;
  2. 加入世界氣候研究計畫(WCRP)轄下的第六期耦合模式比對計畫(CMIP6),提供利用本土發展的氣候模式進行模擬與推估所得的氣候變異與變遷資料,作為IPCC第六次氣候評估報告(AR6)的參考;
  3. 探究自然氣候變異與人為氣候變遷在機制上的連結;
  4. 作為台灣氣候研究社群的研究網絡節點,促進研究合作與整合,提升台灣與國際的連結以及能見度。
主要貢獻:
  1. 透過剖析,提升對CMIP6推估的特定氣候變遷訊息的可信度與理解,
  2. 辨識與確認主宰未來氣候變遷的氣候動力機制,
  3. 提升台灣氣候模擬能力與能量至具競爭力的國際水準,
  4. 台灣首次對國際研究社群提供全球氣候變遷推估資訊,
  5. 強化台灣氣候變遷研究的凝聚力。 

相關研究網絡: http://cclics.rcec.sinica.edu.tw/

已完成之整合研究計畫-2: 氣候與劇烈天氣的超高解析度模擬
中央研究院主題計畫(2019年8月1 日–2023年7月31日)
台灣雖小,氣候與天氣卻受到季風,以及颱風、梅雨鋒面、雷雨與複雜地形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這些複雜因子使得針對氣候、劇烈天氣與空氣品質的準確且細緻的模擬與科學了解相當困難。
研究目標:
  1. 發展台灣天氣氣候統合模式:全球13公里解析度、台灣附近3公里的全球嵌套大氣模式,可以同時模擬全球尺度與台灣附近中小尺度的大氣環流,供台灣科學研究社群進行科學探討,以及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之用。
  2. 發展解析度500公尺地形解析的超高解析度大氣模式,用於模擬區域環流(如雷雨)與空氣汙染物的傳送。
  3. 分析與推估在全球暖化的未來氣候下,模式模擬的熱帶氣旋(以及其中的豪雨)結構與演化特徵的變遷。
子計畫一: 台灣天氣氣候統合模式之發展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許晃雄)
子計畫二: 熱帶氣旋活動在現今及未來氣候下之評估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吳俊傑)
子計畫三: 發展高解析對流模式以了解台灣複雜地形下物理及化學交互作用 (台灣 大學大氣科學系吳建銘)

研究人員登入